多年的電商平台APP開發經驗,使得我和我的團隊接觸了形形色色的線上賣貨的功能和各種各樣的“商業模式”。幾乎所有人都是本著盈利為目的去進行頂層的商業設計。其中有一些乾淨的,也有一些灰色的。但毫無疑問,至今為止,這些人都沒有在電商領域有所成功,甚至一點點的成功。這些人大概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一部分人做導購:利用淘寶、京東等大廠的電商平台提供的API接口,做返利。
一部分人做分銷:利用差額將商品分銷給不同級別的會員,給會員帶來利益為目的,讓會員為平台拓寬流量。
一部分人做模式:奇葩的拼團邏輯,10人拼團1人中獎,中獎的人獲得商品,不中獎的人獲得紅包獎勵。還有拍賣,競價拍賣,最終一人商品落袋,其餘參與人獲得競價過程中的交易手續費。
先說第一種 —— “導購”,乾淨是乾淨,但是網上越來越多的返利軟件,讓大家幾乎無從選擇,基本上都是拼讓利,誰給客戶讓利多,誰的APP就有優勢。
再者,該功能點就是幾大電商平台加深壟斷行為的一個詬病。看起來讓利,最終還是把所有的供貨商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其他想進入電商領域的企業根本就越來越遠。本身如果自己有一部分供貨渠道,也會因為接入了大廠的API接口,鏈接到大廠的平台上去消費,從而無法留存自身用戶。無形中受傷的永遠是自己,自己做不大,最終只能淪落到了為大廠打工的局面。個人認為真正想要做電商的企業,其實這種接入大廠API的做法是最不妥當的。
第二種 —— “分銷”,相信,很多人對這個詞語都不會陌生了,微商、傳銷慣用伎倆。有些人甚至沒有一手的供貨渠道,只需要設置會員級別和對應級別的消費利潤,讓大家以高於自己級別的價格將商品出售給最終用戶的一種行為。很多人都是本著利潤來的,但是最終受傷的也是這批人。所謂報單,也就是想參與這個遊戲的門檻費。或者月卡,年卡等行為。層級不多,推薦裂變能力就弱。層級多,違法不說還會放大產品本身的價值。這種做法的唯一獲利途徑就是放大產品價值,但一個被遠遠放大了產品價值的商品,還真的有實際的購買意義麼?
第三種 —— “模式”,無論模式多新穎,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模式越深,套路越深,羊毛的成本越高。這些商家利用的是人性,更多的是偏注於人的賭博心理和暴富夢想。 10人拼團模式,就是1人買單,9人賺錢,而且除了其他參與的9個人,平台也要賺錢,無形中購買商品的成本直線增加。
競價拍賣,簡直就是再典型不過的“互助遊戲”,擊鼓傳花,傳到誰手裡爛在誰手裡。
以上兩種模式為代表,買到商品的人沒有一個心情愉悅的,完全背離了消費給人們帶來的快感理論。
一、回顧歷史
80年代以前,做生意靠的是勤奮。雞毛換糖,走街串巷。在交通工具不發達的年代,利潤的主要體現是體力勞動的付出。此時 勞動付出是利潤回報率唯一的正向曲線。
80年代下海經商,除了靠勤奮,還有信息不對稱。此時因為部分沿海城市優先搞起了改革開放。很多產品和物件只有少數地區掌握,資源的不對稱導致了大家可以南北奔波,通過信息不對稱和體力搬運的方式獲得銷售利潤。
90年代這種信息不對稱的行為已經被扳平了,幾乎商品的來源已經不是秘密,大家只能進行價格戰爭,惡行的競爭使得這10年中銷售行業不斷的下滑,之所以市場經濟還是一片大好,個人感覺是房地產支撐了大半邊天,而另一半的天是股市。也就是90年代的時間裡,銷售領域沒有任何發展,甚至在倒退。
2000年,互聯網元年,淘寶抄襲ebay,給國人帶來了不一樣的購物體驗。尤其是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成了電子商務這個行業最有效的助燃劑,讓電商火箭一飛沖天。人到店的消費模式徹底被改寫,“店”真真正正的被搬到了家門口,讓消費模式變成了店到人。
各大平台相互競爭,最終存活下來的幾家平台:
淘寶=》玩供貨商,典型的南方小作坊企業為代表的眾多企業入住,逐步擴大到大廠入住
京東=》玩物流,打造自己的物流業務,配合直營店快速起步,讓用戶享受飛一般的“互聯網節奏”
拼多多=》玩人性,不想做任何評論
2020年,網紅的10年,或許來的晚了一些,本應該在2010年就應該誕生的產物,卻在2020年才開始興起,給了互聯網電商一個足夠積累財富的時間。因為技術發展受到了瓶頸,無論是基礎帶款建設還是技術變革。
直播帶貨、抖音帶貨,無形中成了新一輪的電商風口。
2021年,疫情的到來,改變了很多人對電商的看法和態度,有些人已經在悄悄的尋找未來下一個10年的新風口了。
二、社區電商
疫情的到來,社區為單位的封閉管理和社區的自營能力充分得到了發揮,社區便利店為單位的供貨銷售形式得到了廣泛用戶的認可。我在2020年春節疫情期間也做過類似的想法,並且自己創立一個“社群電商”的名詞,與目前的社區電商類似,大致的想法也是以社區為單位的一種點帶面,以點畫圓的一種門檻人口設定方案。
首先解決樓下超市便利店手工記賬和商品諮詢等痛點,將傳統超市便利店手工管理系統化,解決記帳和支付問題,並配以商品圖片和文字描述來減少超市便利店的諮詢工作。單純的把電商平台輕量級化,做到每一個實體商超老闆都能接受的成本價格,比如100元/月的包月形式。同時整合微商等資源到目標APP上為商超老闆提供供貨渠道。
我將這一個想法和方案提供給了我正在服務的一個客戶,當時在做一個拼團模式的電商平台,疫情雖然影響了很大多數的行業,但確實影響不到一個在家有網就可以辦公的我。
可能是我沒有把精華的模型描述清晰,也可能是客戶只想嘗試她的拼團模型。最終,這個想法沒有獲得真正的落地。有意識的是,我把這個社群電商的想法分享給很多人的時候,他們可能更記住了社交電商。這根本就不是一個概念,我也不願意去和這些人做任何的爭辯,和傻子吵架,永遠都只是傻子才能幹的事情。
中國有句古話“30年河東,30年河西”,在互聯網時代可能是10年河東,10年河西。如果只有一條河,那麼肯定就是河東河西經常輪換。
電商能在10年前把利潤搬到了河東,又怎麼不可能在10年後有搬回河西呢。我所說的河東就是互聯網電商模式,通過各大互聯網電商平台將實體店鋪幹死。河西可以理解為傳統的實體商超,隨時互聯網經營理念的深入人心,有一天實體商超會憑藉互聯網的工具使用戰勝平台,將東風再次搬到河西。這一個理念我覺得是肯定會實現了。首先互聯網工具得到了普及化認可,實體商舖擺脫平台抽成這將是不可爭辯的事實。
但究竟這個實體會不會還是原來那個便利店,可能就不得而知了,有可能是線下的物業公司,因為他們掌握了一個小區用戶的精准信息。也有可能是某一個行業領域切入進來的線下店鋪,比如洗衣房,比如菜鳥驛站,又比如某品牌火鍋連鎖超市。積累人脈才是這場戰爭的關鍵。服務好自己的客戶,維繫他並用互聯網手段橫向和縱向發展業務,這幾點缺一不可。
同時,也很慶幸我沒有將全部經歷投入到社群電商中來,從2020年11月份出現的一大批社區電商壟斷APP爭相出世,其中不乏美團等大廠的身影。他們從上流壟斷了供貨商,壓榨式的價格戰可能會將弱小的我幹的五體投地。
三、VR帶貨
虛擬現實技術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可能還是科幻影片,但他確實已經發展到越來越接近生活,部分應用已經在實驗室中得到了普及,隨著未來5G帶款以及硬件設備的進步,VR技術一定會是一個風口,只不過現在人們受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風速影響,可能很多VR公司堅持不到那一天的到來。目前火的不要不要的視頻帶貨也一定會像VR帶貨做最終的過度。
隨著神經網絡技術的發展,人們不僅把換臉,換髮型等操作當成是娛樂,身臨其境的旅遊景點介紹難道不能觸動人們對旅遊的熱情?在線換髮型,滿意後到店消費,難道不能為理髮店帶來更多流量?穿衣打扮,根據身材和尺碼自動匹配,360度全景試穿,更能為改變人們對服裝消費的熱情。可以說VR帶貨是直播帶貨的技術延續。未來一定會有一群人往這個方向引領電商的發展。
四、口碑分享
小紅書為代表的分享經濟,視乎能看作這個行業的鼻祖之一。小紅書的成功,證明了將社交和消費整合到一起是完全可行的方案。微商面臨轉型,轉型的方向一定會是口碑分享。這個名詞是我自創的,如果要給他起一個高大上的名字的話,或許叫做“社交電商”更為恰當。這個概念不是原創,但人們對社交電商的理解多種多樣,社交中產生的電商消費模式,用社交來帶動消費,這個是本質。但是如何把兩者緊密結合到一起,我覺得口碑和分享才是關鍵。所以我對社交電商的解讀,應該就是口碑+分享了。
怎麼做到口碑+分享。類比微信社交軟件,微博社交軟件,人們越來愈多的是用來炫耀,微商的出現推進了社交平台的火爆,同時也加速了微信這種老牌社交軟件的死亡,目前人們用微信還能幹嘛?即時通訊+支付,這簡直就弱化了對“社交”的定位。我不會過多介紹什麼是小紅書,什麼叫“種草”,什麼叫“安利”。但這種口碑的分享經濟確實值得我們深入挖掘。
首先,人們對微商已經產生了質疑,這個是當今信用危機的一種直觀體現。各大平台廣告商的套路廣告也已經麻木了百姓。想想以往的經歷,是不是到某點評網站搜索排行都是熱銷,真正到店體驗後發現又是套路廣告。
熟人圈子或許才是回歸社交的信任本質。設想你生活中真正認識的人分享了一個生活照片,難道你不想去詢問他到了哪裡旅遊,通過什麼旅行團去這裡才會更便宜。畢竟作為熟人,他還是一個有過經驗的人,難道一些建議不會指導自己麼。又比如你身邊的熟人分享了一個好吃的餐館,恰巧你也很喜歡這種風格或口味的美食,同樣也會想要諮詢如何才能得到這樣的美食呢。分享是快樂的,身邊的熟人也很樂於將自己的美好分享給身邊的人。
因此我們想要開發一種系統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小問題。
從美食中細分到水果領域作為試錯入口,分享到自己美好的生活圈,包括但不局限與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朋友們通過看到分享內容進行點擊就可以鏈接到對應的商品介紹和購買渠道,這簡直妙不可言。即解決了分享人推薦商舖、商品等尷尬的問題,也解決了有共同需求的人購買的問題。
分享可以是一個視頻短片,可以是幾張圖片,可以是作者的一些文字描述,其他人點開後看到的主體仍然是分享內容,最後會有一個鏈接地址,可以打開跳轉到對應的商品介紹,這不影響個人做微商的尷尬嫌疑,因為我們是在分享生活。只不過分享生活的同時,由這個口碑分享平台給大家提供了便利的購物鏈接。重點描述的仍然是生活,而將消費行為保留了起來。
如果說給這種分享鏈接賦予分銷獎勵,是不是也會吸引很多微商人群的介入,從而在不影響生活的同時還能帶來實際的經濟回報。我不知道人人這款社交平台所謂的半熟人社交圈子究竟是如何定義的,畢竟我不認識他們的產品經理,也確實從他們的產品形態上看不出任何端倪,但我想真正的半熟人社交,應該向著我說描述的口碑分享去發展,或許才是成功的關鍵。
當然,這種口碑分享的行為或多或少對文筆或包裝內容有了更深入的門檻,不是以往轉發一個圖片或文字就可以進行銷售的。當然您想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人的文筆特別符合您的口味,就算被他“安利”了,是不是也心甘情願呢。
五、總結
電商平台的未來,目前可以預測會分為3個主流派:
回歸實體產業發展的政策方向將推進“社區電商”的建設和發展
技術瓶頸的突破將使得“VR帶貨”成為可能
互聯網信任危機將給“社交電商”帶來巨大流量
用戶開始瀏覽商品,需要有一個 商品模塊 來支撐,給用戶展示商品的介紹、價格等等這些信息。
用戶把選好的商品加入購物車,這個步驟,也需要一個 購物車模塊 來維護用戶購物車中的商品。
用戶下單肯定需要一個 訂單模塊 來創建這個新訂單。訂單創建好了之後,需要把訂單中的商品從購物車中刪除掉。
訂單創建完成後,需要引導用戶付款,也就是發起支付流程,這裡需要有一個 支付模塊 來實現支付功能,用戶成功完成支付之後,需要把訂單的狀態變更為 「已支付」。
商品種類有多種,所以需要建立
制定促銷規則,計算促銷優惠。
制定促維護系統的用戶信息
負責商城中,搜索商品和各種列表頁和促銷頁的組織和展示。
實現統計和分析功能,生成報表,給老闆來做經營分析和決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