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Soul,還是字節的飛聊、多閃,互聯網的下半場,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廠商,加入社交產品這場持久戰,為什麼社交產品一直熱情不減?本文嘗試從社交的角度聊聊產品的進化。
一、本質
人是群居動物,社交是人的本能行為,這種行為就如同剛出生的小鴨子會跟著鴨媽媽後面走路一樣自然。
社交促進人類由個體進化到群體,人類的群體合作使生產力得到大力發展,由一個人追一隻獵物,到一群人分工合作捕獲一隻獵物,由圍獵生活到定居生活、誕生農耕文明、再到後來的工業文明、信息文明。
生產關係的改變促進生產力快速發展,而生產關係的維繫、發展背後依賴的正是社交行為。
作為個體,該如何理解社交行為?
社交本身俱備三要素,信息、關係鏈、互動。總結成一句話:信息在關係鏈中流動。互聯網誕生之前,個體的互動、信息的承載、關係鏈的沉澱往往通過我們熟悉的組織形式體現。
當我們還是小孩子時,我們哭、笑、用語言、行為和家人互動,從我們生而為人的那一刻,我們就和這個組織發生著關係,這就是家庭關係。當然後面有了同學關係、同事關係、朋友關係、政黨關係。不同的組織進化、生長,最終形成了社會關係。
關係的建立、維護,在那個年代依賴的是原始的互動方式。譬如認識新朋友依賴的是朋友介紹,或者是聚會,關係的維護依賴的傳統的信件、當面的溝通往來。
互聯網的誕生,科技的發展極大促進了關係的快速建立以及組織關係的多樣化。
譬如互聯網時代早期社交產品——QQ的誕生,使得互動形式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信息可以自由的在不同地點交換、流動,而QQ好友成為我們記憶中網絡關係的代名詞。
互聯網的發展,使得個體更容易被連接,個體被連接之後,關係的維護除了互動之外,還產生了更有價值的物質——信息。
信息的流動、沉澱,誕生了新的產品形態——社區,譬如早期的天涯、貓撲、QQ空間等產品。社交側重於互動,而社區更側重於信息。
當時比較典型的一個場景,用QQ和朋友聊天,聊完之後逛逛QQ空間,還是很無聊,逛逛天涯、貼吧,看看有沒有好玩的東西。
社交的目的是建議並維護關係,社區的目的是消費內容、建立弱關係、最後導入強關係。互聯網的早期發展,誕生了社交、社區的初級產品形態。
社交產品呈現強大的中心化效應,譬如QQ誕生的早期階段,幾乎是沒有競爭對手的,而社區產品呈現百花齊放的狀態。
當然這和人性是分不開的,人總喜歡用最有效的方式去維護關係,譬如溝通、信件、電話等方式,而一旦建立起一種有效的方式,就會逐漸對它形成依賴,直到成為一個習慣。
QQ好友關係相對於傳統關係而言,是一種全新的關係集合,然而QQ並不是牢不可破的,用互聯網的方式,改造一種組織形態作為破局點,成為一個可能。
當年校內網的出現,在國內各大高校迅速風靡,用戶量猛增,逼的騰訊做出朋友網加以應對。
校內網之所以可以打動用戶,本質上改造的是同學關係,用戶可以便捷的瀏覽實名的同學信息,建立並維護新的同學關係。
當然後來校內網改名人人網之後失去了這一核心定位,逐漸銷聲匿跡。深諳這一打法的還有,若干年後,改造同事關係的社交產品——脈脈。
互聯網時代社交產品的格局,終將被打破,但是沒想到的是,這個時代來的如此之快。
2011年,移動互聯網的元年。這一年,誕生了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移動社交產品——微信。科技的進步、發展,改變了人類的溝通方式。
這意味著全新的互動形式,更深層次的需求被釋放、滿足,誕生全新的社交產品形態。微信的搖一搖、查看附近的人成為那個時代的標籤,而把附近的人做到家的人是唐岩,而這款產品就是陌陌。
陌陌抓住了移動時代互動形式改變的機遇,本質上是抓住了科技生產力進步的機遇,迅速成長,並成功上市。當前的AI時代、未來的5G時代,在互動形式上同樣會有更多機遇。
從時間上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社交作為人類本能的需求一直沒有變,促進社會的進步、發展,我們試著從信息、關係鏈、互動三元素的形式解釋社交這件事情。
科技的發展促進生產關係的再組織,新的組織形態沉澱信息成為新的社區,建立新的關係鏈,而新的互動方式成就了新型社交產品。
二、進化
+社交,社交產品的自我進化、其他類型產品的社交化成為一種趨勢。譬如我們常用的支付寶早期是一個支付工具,當它由一個支付工具進化到一個金融平台後,曾經嘗試過社交方向。
當然失敗案例——校園日記,成功案例——螞蟻森林。
校園日記當時確實對產品活躍有很大提升,但是這種提升帶來的是用戶的反感、吐槽。
為什麼?
支付寶作為一個金融工具代表的是安全的、確定的、穩定的,而校園日記充滿了不確定性,這和產品本身的定位屬性是相背的。
螞蟻森林,所代表的是具有普惠意義、公益性質的,這種社交形態符合支付寶的產品屬性。
螞蟻森林每天澆水、收能量、種樹,逐漸成為用戶的一個習慣,一個每天打開支付寶的習慣。當然頭條嘗試社交方向的微頭條和支付寶的螞蟻森林這件事兒,本質上是一樣的。
產品進化到超級APP,除了業務能力的深入發展之外,向+社交產品形態的進化成為一種選擇。
+科技,科技的迭代更新,影響、改變著人的互動方式,有的進化成為一種基礎能力,有的進化成為一種新的社交方式。
譬如直播,網速的提升、智能手機的普及進化出了直播這種產品形態。早期的直播是單元的形態,後面逐步進化為一個基礎能力,賦能其他產品,進化為一個多元的直播世界。
同樣,AI也將如此,未來AI將作為一種基礎能力,賦能給不同行業,當前端算法得到應用普及,數據將成為核心競爭力。
移動時代誕生了微信,未來將會誕生全新的社交產品。
多元化,社區產品的多元化,未來將出現更多可能性。譬如小紅書,早期的形態和美麗說很像,通過女性美妝、穿搭社區起家,電商變現,這種同維度的競爭,本質上是沒有任何優勢的。
和美麗說側重電商導購不同,小紅書產品逐漸側重社區方向,拓展信息維度,由海外購物內容拓展到多彩生活內容;拓展角色維度,在女性角色基礎上增加男性角色,這些實際上完成的是一種升維操作,最終由一個海外購物分享社區進化為一種生活方式。
深諳這一打法的閒魚也是如此,與其說它是一個二手交易平台,不如說它是一個二手好物交流社區,物質生活豐富、共享生活興起的時代,閒魚社區煥發前所未有的活力。
三、未來
最近美團更新版本,除了品牌色統一為黃色之外,發現板塊也做了更新。
大眾點評併入美團後,用戶點評這個點的價值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發揮,而近期發現板塊的更新,將用戶點評內容抽離、整合,由原來以商家為單位的點評內容,調整為以人為單位的生活內容。
而內容本身源自商家、回流商家,這是服務交易平台向社區形態的一次進化,而這類進化未來將會成為一種常態。
未來是怎樣的?是斯皮爾伯格的《頭號玩家》中展現的炫酷的VR虛擬世界,還是《三體》中的描繪的我們周圍到處是可操作屏的智能世界,如果世界進化到那樣一幅圖景,我們的產品將會是怎樣,我們又能做些什麼?
未來所有東西都可能會變,唯一不變的是人性,人是社交的主體,理解人是一種怎樣的存在,群居、貪婪、虛榮、懶惰…就能理解未來社交進化的基礎。
所有產品本質上都是在提供服務,現在的產品不會說話,冷冰冰的放在那裡,需要人輸入指令,然後反饋結果。
未來的產品逐漸將會進化到人的角色,因為人和人溝通是最自然的,未來的互動方式將會成為一種最自然、最普世的方式,未來的廠商將進化為服務提供商。
提前找到你要服務的人群、提供長期的、確定性的服務價值,或許是當前我們可以做到的一點。
未來,世界早已不是那個世界,而你還是你。
1.可通過該功能獲取單個聯繫人信息,手機通訊錄聯繫人信息;
2.可通過該功能獲取整個手機通訊錄所有聯繫人信息;
登錄功能:手機號登錄、郵箱登錄、人臉登錄、指紋登錄、第三方登錄;
註冊功能:手機號註冊 、郵箱註冊 、第三方註冊;
搜索功能是許多產品的核心,例如電商搜索、內容搜索等等;面對如何進行搜索功能設計,確實是個看似簡單實則深奧的問題。
大多數的APP都有邀請好友功能,看似簡單的邀請好友其實存在著不同的設計邏輯。對於平台方來說,邀請好友功能的主要目的是拉新,促使老用戶自發邀請新用戶,提昇平台的用戶量。
掃一掃、視頻、直播、附近人等。